5月22日10時36分,我國著名海洋地質、石油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慶煥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人們為這位臨海籍院士逝去而悲慟,深情緬懷杰出的科學家。
有人說,金慶煥搞了一輩子的石油勘探,而他自己,也像石油一樣——看上去并不起眼,長期沉在地下,但蘊藏的能量卻非常巨大。幾十年來,他和同事們在北部灣、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開展了一系列國家級重要地質勘查工作,為這些盆地的油氣遠景評價作出了重要貢獻。
意外進入石油地質勘探世界
臨海,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重耕讀。1934年,金慶煥出生于臨海大石一個普通農家。盡管家境貧寒,但他的父親還是節衣縮食堅持送他去讀書。年少的金慶煥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勤奮刻苦地汲取知識的營養,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952年,金慶煥以優異成績考入浙江大學土木系。一年后,還在讀大一的金慶煥通過留學蘇聯考試。他按照自己的興趣,填報的志愿分別為數學、物理和醫學。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建設急需礦產和能源資源。國家科委決定在考取留蘇的留學生中選拔小部分優秀的學生學習地質專業。
在開往莫斯科的列車上,金慶煥才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地質系學習石油地質專業,當時心里一片茫然。他對地質所有的了解和印象就是中學郊游時老師在山里找到的三葉蟲化石。鐘愛數學的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被選中,學習從未接觸過的地質專業。
當列車緩緩行駛在新西伯利亞,他倚窗凝視著外面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和大草原,靜下心來轉念一想:現在國家建設急需地質人才,理應將國家的需要作為個人的最大志愿。這么一想,他也就釋然了。
但困難很快來臨,上專業課時,金慶煥赫然發現:完全聽不懂老師說的。他心急如焚,但想起此行背負著重任,便暗下決心:無論有多少困難,無論花多大代價,也要努力攻克語言關,盡快跟上學業。
于是,金慶煥廢寢忘食地“消化”老師用俄語講授的內容。在他的留學生活里,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通過系統和嚴格的課堂教育,特別是4次長達11個月的野外地質實習,他漸漸地對石油地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成為金慶煥人生一個重大的轉折。
南海石油勘探打響第一炮
1963年5月,金慶煥結束留蘇生活,回到國內,聽從國家安排來到正在籌建中的位于南京的地質部海洋地質科學研究所。
該研究所為專業海洋地質科研機構,建成后,匯集了北京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學院的青年教師和地質科學院的優秀骨干,以及從全國各地抽調的石油勘探技術骨干、留學生。大家對發展祖國的海洋地質事業充滿了熱切期盼,并決心為之奮斗。
20世紀60年代末,廣東受能源緊缺所限基礎工業發展躑躅不前。1970年9月,海洋地質科學研究所由南京遷往湛江,改名為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金慶煥與海洋地質科學研究所的200多名技術骨干一起,南下湛江開展北部灣盆地油氣普查。
金慶煥這才開始真正進入海洋石油地質的科研實踐工作當中。當時,他已經36歲,深感時光的寶貴。“要倍加珍惜遲到的工作機會。不要辜負黨和人民的長期培養,不要碌碌無為地虛度年華。”他對自己說。
那時,金慶煥辦公室的墻上掛滿了北部灣的地質圖。他一遍遍地看,反復琢磨,北部灣調查到底該從哪里下手呢?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著手在海上開展物探調查。他們對租借來的廣州航運部門的6艘船進行了改裝,開始海洋地質調查。
金慶煥和他的同伴并沒有局限于在物探資料中紙上談兵,而是深入北部灣周圍陸地,實地進行野外踏勘。4年時間里,他們踏遍了海南島、雷州半島、廣西沿海陸地及周邊島嶼,完成了北部灣盆地地質構造特征和油氣評價報告,發現了一批有利的油氣聚集構造帶和局部構造,提供了12個可下鉆的井位。
喜訊傳來。1977年9月,“南海一號”自升式鉆井船根據他們提供的井位資料,打出了中國南海第一口工業油氣井。
海洋油氣地質勘探成果斐然
1974年9月,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負責人在廣東省石油地質工作會議上提出:“珠江口以外海域是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建議把珠江口海域作為油氣勘查主戰場。”1978年5月,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由湛江遷至廣州(該大隊現名為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金慶煥和同事們開始對整個南海區域開展以石油為主的礦產資源調查,以及其他海洋地質調查。
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先后在南海北部灣、珠江口、臺灣海峽、南海北部陸坡和南海南部海域開展了油氣資源調查和研究,發現了萬安、曾母等大型含油氣盆地,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金慶煥參與主持完成的項目“東海及南海北部大陸架含油氣盆地的發現及油氣資源評價”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金慶煥一直在廣東工作,南海石油地質成了他主要的研究領域。搞海洋地質研究,需要以實地勘探為基礎。為此,金慶煥長年奔赴各地。雖然充滿艱辛,但他依然堅持不懈。他始終關注國際海洋地質學的發展前沿,是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和頁巖油頁巖氣研究的開拓者。
在以金慶煥為首的幾位科學家帶領下,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于1999年首次在南海南部開展試點調查,證實了這里存在大量天然氣水合物這一喜人消息。之后,金慶煥院士還指導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科研人員,對“可燃冰”的開發利用進行研究,爭取早日用上“可燃冰”以緩解能源危機。
2017年5月18日,我國首次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這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對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金慶煥是第一批“出圈”的專家。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憑著對海洋地質事業火一般的激情,金慶煥50年如一日,一直奮斗在海洋地質、海洋石油地質勘查和科學研究第一線,探索性地開展海洋地質、海洋石油物探工作,奉獻了全部心血,取得了豐碩成果。
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金慶煥為人處世又是那樣率真樸實,仿佛水一樣純凈。老伴與他相濡以沫一輩子。她評價金慶煥說:“這個忠厚老實,而且像是石頭縫里擠出來的小草,很頑強。”這句話,也代表著地質界對金慶煥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