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的溫度,體現在助殘幫扶工作的方方面面。殘疾人兩項補貼目標人群覆蓋率100%;為全市536名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家庭子女發放助學補助金;按比例安置1544名殘疾人就業,發放超比例獎勵38.7萬元……一個個數字記錄著近一年來我市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足跡,不斷擦亮殘疾人幸福生活的底色。
殘疾人事業被喻為“春天的事業”。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5月以來,臨海市殘工委精心部署,組織開展系列扶殘助殘活動。一項項暖心活動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臨海在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進程中交出的暖心答卷。
呵護關愛陪伴成長
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為“科技助殘,共享美好生活”。
在助殘日來臨前夕,臨海市高科技輔具體驗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面積700平方米,集展示、體驗、教育、科普、服務為一體,設置了殘疾人輔助器具體驗中心、心語工作室、孤獨癥訓練體驗中心等五大功能區域。其中,殘疾人輔助器具體驗中心布置了6個展示區,集合了智能仿生手、智能輔助移動機器人、盲人導航眼鏡、無障礙汽車駕駛模擬器等高科技康復輔具,為各類殘疾人群體提供個性化康復服務和體驗。
中心正式啟用當日,市婦保院康復中心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一次沉浸式體驗,3D觸摸音樂壁紙、腦力賽車、全息桌面互動游戲等設備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帶隊老師何瑞芳說,這次活動讓孩子們大開眼界,他們都覺得很好玩、很有趣。
讓科技賦能更多的殘疾人,讓殘疾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是實施殘疾人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內容。除高科技輔具體驗中心外,近一年來,市殘聯在市殘工委的引領下,積極整合全市相關資源,針對孤獨癥人士等心智障礙者,打造殘疾預防、康復、就業、教育、托養等“五位一體”的殘疾人全周期關愛服務模式,積極籌辦公辦孤獨癥兒童康復機構、殘疾人創業園、孤獨癥康復主題公園等項目。
接下來,市殘工委將積極探索科技助殘新路徑,聚合更多的力量、資源,讓科技的成果賦能更多殘疾人,不斷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
殘健融合攜手同行
器樂演奏、朗誦、三句半……5月17日晚,由市殘工委主辦的“2024年臨海市全國助殘日文藝晚會”在興善門廣場舉行。來自我市各地的殘疾人朋友們輪番上臺,表演了他們的拿手節目。據悉,本次晚會中有7個節目由我市和臺州市殘疾人藝術家們自編、自導、自演,其中歌曲《金桂》更是登上過第四屆亞殘運開幕式的舞臺。
5月18日,我市第一期殘疾人青少年游泳培訓班在臺運健身中心游泳館開班。臨海籍殘奧冠軍尹建華領銜主教,同時成立了臺州市一地一品游泳項目訓練基地,推出“潛龍”殘疾人青少年游泳選拔培養計劃,將為國家隊、省隊輸送優秀運動人才。
助殘日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是近年來我市殘疾人文體事業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2023年,我市共舉辦四千工程和各類文體活動42場,5名聽障兒童參加亞殘運會開幕式表演。殘疾人運動員在全國自行車錦標賽及亞殘運選拔賽上獲3金1銅,在省殘運會上獲7金9銀8銅。
一年來,我市持續優化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將殘疾人文體工作融入全市建設大局,殘疾人群眾性體育運動得到廣泛發展。此外,在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及殘疾人權益維護工作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如成功創建高橋社區為省級無障礙社區,打造無障礙主題公園,完成16個重要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改造等。
凝聚合力讓愛無礙
5月6日,組織35名未就業殘疾人大學生參加臺州市殘疾人大學畢業生專場招聘會;
5月11日,組織古城街道殘疾人之家在特產場茶園學習茶藝,邀請專業制茶師和茶藝師授課,幫助殘疾人朋友掌握一門職業技能;
……
進入5月以來,我市各鎮(街道)殘聯開展殘疾人就業幫扶行動,促成15家企業開發適合殘疾人的就業崗位86個,依托網絡招聘、電話招聘等形式引導供需雙方對接,精準推送就業崗位。
殘疾人是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特殊困難群體。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社會各界的共同心愿。過去一年,我市不斷強化就業服務,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多項扶殘助殘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做好社會保障工作。殘疾人兩項補貼目標人群覆蓋率100%,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100%,殘疾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100%。
——落實殘疾人就業援助政策。發揮殘保金、稅收優惠等政策作用,征收殘保金1.27億元,按比例安置1544名殘疾人就業,發放超比例獎勵38.7萬元,集中安置539名殘疾人就業。
——創新幫扶殘疾人就業。推廣“臨”掌柜殘疾人電商平臺,目前“臨掌柜”線上店鋪1200多家、線下店鋪120家,該創業模式在湖北、山東等多地復制推廣。
循夢而行,同筑精彩。新起點新征程,我市殘疾人事業繼往開來,闊步前行,必將迎來全面發展,廣大殘疾人將以更加自信、自立、自強的姿態,在新時代廣闊的舞臺上,不斷迸發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