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守望者東湖路
上了點年紀的臨海人,大抵都有點“東湖路情結”。
幾十年來,這條道路散發著謎之“隱者氣質”。處于老城中心地帶,按理說出則繁華是它的標簽,但幾乎每個曾經在東湖路漫步的市民,都不會揮去它留在心間的那抹清涼、那絲靜謐。
也許是沿著道路兩旁黯然相向寂靜相擁的香樟,讓東湖路成了塵喧不侵的“結界”。這些香樟樹約種植于上世紀九十年代,見證過城市諸多變遷的它們,固守著原地,用日益粗壯的枝干和永不褪色的蒼翠,守望著那個可容人慢慢打量細細品讀的老城。
以往,臨海人熟知的東湖路的打開方式主要有三種:沿著這條路觀賞東湖秀色;順著這條路直抵攬勝門登臨臺州府城墻;在這條路的某個點,“遁”進市圖書館。這三種方式里,東湖路似乎只是一種媒介、一個通道。
當然,也有部分城市的年輕人,曾經構思過東湖路的華麗轉身,比如用一面破銅爛鐵焊接而成的墻,尋找當代裝置藝術與年代感的碰撞。
東湖路包容著一切,同時在日復一日的緘默中,醞釀著與臨海美好生活的無縫銜接深度融合。當“夜臨海”的璀璨圖景在靈湖、東湖、紫陽街等點位漸次打開,東湖路與光影的“傾城之戀”也早已埋下了伏筆。
當城市的“隱逸者”被現代的光影熱烈地追逐,這是怎樣的浪漫?在歷史的厚重和夜色的絢麗中緩緩地穿行,心里會洇開何等的歡喜?也許,一千個人踏上東湖路,就會有一千種感悟。
白天去東湖路上走一走,在撲面而來的歷史文化氣息里,跌進一座老城寬厚而溫暖的懷抱;當夜色依次盛放,再去東湖路上走一走,生活在臨海的萬千美好便會紛至沓來……
臨海“中軸線”靖江中路
紐約第五大道?香港銅鑼灣?北京王府井大街?講真,在臨海,很多人只想長住在城市中軸線靖江中路邊上,出可笑看繁華,歸則獨享清歡。
城市中軸線,是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城市文化標志。一個城市的中軸線,就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傳承帶,就是一個城市的歷史連接點。它串起了一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它承載著一個城市一路走來的榮光,它鋪陳著一個城市繼續前行的夢想。它是一個城市優美的詩行,也是一個城市豪邁的遠方。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臨海以靖江中路為中軸,這邊廂,老城安守歲月靜好如初;那邊廂,新區躍馬奔騰前景似錦。
靖江中路,北起鵬雕廣場,南至臨海二橋北側,全長1500米,貫穿臨海城市南北。
靖江中路,是臨海匠心營城的生動寫照。2007年開始立意破題,18年來,從謀篇布局,到拉開框架,再到豐滿形象,靖江中路見證了臨海打造中國宜居城市的初心,以及建設“活力品質幸福”之城的信心。
漫步在靖江中路,那足足有38米寬的大道,為現代都市的發展留足了空間。在這條中軸線上,發生過太多讓人稱道的變化,曾經的花街轉盤和大老鷹轉盤被相繼移除,大酒店、大型商場、綜合性超市、高層住宅等拔地而起。在這里,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城市的顏值大幅提升,城市的品位日漸養成。
在靖江中路,出門是美麗之城,歸來是宜居之家。確認過眼神,這,就是許多臨海人已經牢牢握在手里的“生活在臨海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