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臺州灣氫能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浙江海暢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舉行,該研究院由臨海市委市政府與浙江海暢氣體聯建,聚力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綜合性創新平臺,是我市積極推進“雙碳”目標、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機遇的重大成果,也是政企攜手、共謀綠色未來的生動實踐。
平臺為基 全力打造“氫基地”
氫能,作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是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臨海市以建設“長三角‘氫走廊’重要節點城市”為目標,按照“組建一個專班,成立一個研究院,出臺一個產業政策,打造一個產業園”的“四個一”思路,大力推進氫能全產業鏈布局。
那么臨海市大力發展氫能產業的底氣來自哪里?答案是,臨海市坐擁臺州灣經開區、綜合保稅區兩大國字號平臺,“公鐵水”聯運體系完善,陸海運輸便捷,更是大規模吞吐貿易的節點,具備打造“氫港”的先天優勢。
除此之外,臨海市積極謀劃打造臺州灣氫能產業園,該產業園規劃面積近300畝,其中97畝用于氫能制造裝備產業園建設,預計2025年底全面建成。截至目前,已建成1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企業可隨時入駐。
值得一提的是,臨海市還擁有浙江省唯一規模化制氫企業海暢氣體,企業年產3600噸綠氫、3000噸藍氫,產業發展基礎良好。
此次臺州灣氫能研究院的成立,為臨海市打造氫能產業平臺構筑起創新驅動的核心引擎,將為臨海市氫能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技術支撐和平臺支撐。
技術為核 全力推動“氫創新”
技術是產業發展的硬支撐。通過技術攻關,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才是控制成本、提升效益的主攻方向。
臺州灣氫能研究院成立后,將組建碳質原料熱化學轉化技術實驗室、綠色合成氣高值化利用實驗室、氣體技術智能化實驗室、華東理工-海暢氣體創新轉移中心、分析檢測中心,重點研發制氫、儲氫及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全面搶占國內氫能技術制高點。
碳質原料熱化學轉化技術實驗室將研發適用于生物質等多種原料的熱化學轉化路徑;綠色合成氣高值化利用實驗室聚焦綠色合成氣與CO2催化加氫方向,開展綠色烴類產品的定向合成研究;氣體技術智能化實驗室以數智化賦能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
華東理工-海暢氣體創新轉移中心以“海華爐”為抓手,實現生物質及有機固廢先進氣化技術突破;分析檢測中心建設氫能全產業鏈所涉及的氣、液、固原料及產品綜合檢測分析平臺。
“我們將以‘三室兩中心’為支點,聚焦氫能核心技術攻關,突破行業‘卡脖子’難題,推動氫能在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為區域經濟綠色轉型注入新動能。”浙江海暢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崇文表示。
服務為本 全力構筑“氫生態”
企業是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臨海市通過出臺《臨海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氫能產業扶持政策》,聯動構建氫能發展“1+N”配套政策體系,全力以赴幫助企業在我市落地生根、發展壯大。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來,臨海市以“基金+基地+產業鏈+專班”模式推進重點項目招引,新能源招商工作專班先后赴武漢、上海等地進行氫能產業招商推介,成功促成Elcogen(艾克瓊)、武漢海億、浙江氫合等一批優質項目落地,總投資超20億元。
這些招引落地的項目包含了產業鏈上游制氫、中游儲運及下游氫能應用等各環節,初步形成了“制、儲、運、加、用”一體發展的產業格局,為打造完整氫能產業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依托良好的制造業基礎,臨海市統籌布局和推進儲能、風電等新能源產業項目,全力打造集研發、制造、應用于一體的新能源產業高地,驅動地方經濟綠色轉型發展。
未來,臨海市將搶抓發展機遇,積極招引氫能龍頭項目,打造氫能標桿企業,加快氫能技術創新與應用示范,培育氫能產業集群,持續擦亮“氫能臨海”品牌,奮力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氫能未來產業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