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国内精品影视,午夜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射,国产精品亚洲a∨影院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国产88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亚洲精品久久久刺激,国产久久精品视频

萬年歷
您當前的位置 : 臨海新聞網 >> 人文 >> 文學
字號:    [打印]

黃土地上的迎親風俗

作者:杜崇滿  來源:  時間:2025年05月16日

掃一掃聽朗讀

  2025年恰逢雙春閏月。在傳統農耕文化浸潤的鄉野間,“雙春閏月好兆頭,宜婚宜嫁結良緣”的諺語口耳相傳,引得無數有情人擇吉期共結連理。暮春時節,碧空如洗,楊柳拂堤,我循著黃土高原特有的淳厚鄉音,踏入革命圣地延安,在這片浸潤著紅色記憶的土地上,邂逅了一場充滿煙火氣的傳統迎親盛事。

  陜北婚俗中的“大嗩吶小擺對”堪稱黃土高原上流動的喜慶詩篇,那是一場將黃土的粗獷與柔情編織進紅綢花轎的傳統盛宴。當晨曦染紅塬頂,迎親隊伍便在激昂的嗩吶聲中啟程——領頭的老樂手腮幫鼓得像飽滿的棗饃,銅嗩吶朝天噴出《大擺隊》的調子,音浪卷著黃土坡的回音,驚醒了枝椏上的喜鵲。

  新郎騎的高頭大馬定是棗紅毛色,鬃毛扎著紅絨花,馬鞍韉繡著“麒麟送子”的紋樣,馬籠頭掛一串銅鈴鐺,蹄鐵都要用紅布裹邊。小伙子腰桿挺得像信天游的尾音,胸前大紅花隨著馬步顫巍巍,手里攥的不是韁繩,而是系著紅繡球的棗木馬鞭,這是黃土漢子娶親的派頭。

  四人抬的花轎最是講究:轎身漆朱紅,繪著陜北獨有的抓髻娃娃、蓮花紋樣,轎頂立著鍍金的“鳳凰回首”,轎簾繡滿并蒂蓮與石榴——前者象征成雙,后者暗合“多子”。抬轎的精壯漢子穿對襟藍布衫,腰帶扎成蝴蝶結,腳步踩著嗩吶的節拍,顫轎時還要故意讓花轎輕晃,惹得轎中新娘的銀鈴配飾叮當響,恰似黃河水撞著石頭的歡騰。

  “小擺對”藏著巧思,八名童子舉著“喜”字紗燈,四名少女挎著盛滿核桃、紅棗的柳編籃,跟著花轎撒“喜果”。隊伍里還有位“壓轎娃”,多是新郎的侄輩男童,懷里抱著用紅布裹的瓷娃娃,寓意“早生貴子”。最妙的是“秧歌隊”打前站,傘頭秧歌的傘蓋繪著八卦圖,舞者甩著紅綢扭“十字步”,踢起的黃土都沾著喜氣。

  當隊伍行至村口,早有女方親友擺下“攔門酒”。紅漆木盤托著棗花饃、米酒,伴娘唱著《十杯酒》刁難新郎,直到他對答如流才肯放行。此刻嗩吶轉調《抬花轎》,調子像漫山遍野的山丹丹花開得潑辣。花轎落地時,新郎下馬要親自遞上“三書六禮”,那封寫著“天作之合”的婚書,定是用陜北麻紙蘸著棗花蜜研的墨。

  這般婚俗里,每個細節都浸著黃土的智慧:嗩吶聲震得窯洞窗紙響,是要讓方圓十里都聽見喜信;花轎顫三顫,暗合“顛轎驅邪”的講究;新郎馬胸前的銅鈴數必是雙數,取“成雙成對”之意。如今,在陜北的溝溝壑壑間,這樣的場景依然可見。當夕陽給迎親隊伍鍍上金邊,嗩吶尾音拖得老長,恍若千年的婚嫁傳說,正踩著黃土高坡的節拍,在紅綢與嗩吶聲中繼續流淌。


分享到:
 相關新聞:
 
 微信公眾號
  臨海新聞
  國內新聞
  國際新聞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平臺支持·臨海新聞網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刊登廣告 | 聯系方式 | 網站律師
臨海市新聞網絡中心主辦 | 浙新辦[2006]31號 |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330000800006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3120190050 | 浙ICP備06040867號
臨海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聯系方式:電話:0576-89366753 電子郵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