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不可以直接把洗衣服的水倒在河里的,這樣河水會被污染的。”這一幕發生在東塍鎮后楊村楊的瑯坑溪,河長楊萍敏及時勸阻村民將生活污水倒入河中。
像楊萍敏這樣的河長,在東塍鎮還有47名。他們每天奔走在轄區內的大小河道旁,認真檢查河道水系貫通、日常管理養護、污水管網接入、兩岸垃圾保潔等情況,確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優質水生態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2023年臨近,東塍鎮為進一步促進實現河長制管理實質化、專業化、長效化,通過實施督查考核、開展宣傳培訓、完善機制建設等多項舉措,著力打造河長制升級版,推動河長制從“有名有責”向“有能有效”轉變,切實守護河湖健康。
實施督查考核,實現河長制管理實質化。該鎮五水共治辦牽頭對全鎮47名河長進行五項內容的“電話拷問”,即問河道名稱、問巡河次數、問河岸目前狀況、問“一河一策”方案、問意見建議。同時結合人大監督,開展定期督查,組織開展座談會,談河長履職情況、議治水監督感受。
開展培訓宣傳,強化河長制管理專業化。組織村“兩委”干部、“水眼金睛”團隊成員等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與群眾面對面開展“河長制”和“五水共治”工作宣講。定時開展“河長工作日”活動,明確每月第2周的周四作為河長工作日。河長工作日當天,全鎮47名河長要下到自己所在河道開展巡河并進行“五水共治”專題活動宣傳,進一步提高群眾對“五水共治”工作的滿意度。
完善管護機制,強化河長制管理長效化。該鎮五水辦積極構筑網格護水體系,依托河長巡河APP,每條河配備一名河長、一名網格長和若干名網格員等多名骨干力量。若河道水質有狀況,或排口晴天有出水現象發生,河長可通過APP指揮系統通知保潔員,并要求立即整改。暢通全民參與渠道,在人大代表、退休干部、黨員、企業員工、村民代表等各類群體中創設一批“代表河長”“黨員河長”“企業河長”“村民河長”,盡可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水環境整治工作中來,發揮“百姓河長”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