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馬上就要來了,這是“雙減”政策落地之后中小學生的第一個假期,但是隨著假期臨近,家長想著給孩子放松身心的同時卻心有隱憂:寒假里不補習功課,成績會下滑嗎?低年級段沒有寒假作業,自己孩子基礎差該怎么辦?很多家長覺得只有讓孩子學習忙起來的假期才有意義,殊不知早已失去了假期的本意。
日前,我市教育局已經印發《關于切實做好2022年寒假前后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學認真做好寒假期間“雙減”工作,嚴格開展違規補課、有償家教專項整治。面對“雙減”后的第一個長假,出于對孩子成績的擔憂,難免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家長適應不了。筆者發現身邊很多家長給孩子主動加壓,早在假期來臨前一個月就已經早早為孩子尋覓各類輔導班,而個別機構也為了迎合家長需求,違規舉辦或以“私教”“研學”等名義變相進行違規培訓,使校外培訓舊態重燃。
莫讓假期變味,讓假期回歸假期本質。誠然讓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有個好的前途,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期待,但是對教育的這份重視,這些年卻大有被異化之勢。筆者認為,不能讓寒假成為學期的翻版。寒假是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而設置的假期,是為了讓學生繼續學習新的知識安排的一個調整期,也是孩子發展興趣、了解社會的時間窗口,家長應該尊重孩子學習和成長規律,合理科學安排假期生活。
假期并非不用學習,而是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為此,不妨給孩子們的假期留點兒“白”。其實,學校教育有其固有的規范和要求,但假期的存在卻恰恰給了教育更多可能。孩子真正需要補的是閱讀、實踐、體驗和開闊視野等,孩子最缺的就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的內容。“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倒不如好好利用假期這一留白的時間,給孩子多一些課外知識的廣泛閱讀,少一些書本知識的反復練習,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引導孩子們在假期多參加家務勞動、體質鍛煉、社會活動,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增強體質、強壯體魄,為孩子的全面發展積蓄更強大的力量,這比搶跑、做題具有更持久的意義。
教育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揠苗助長、填鴨漫灌只能是徒勞無功。還孩子們一個真正屬于他們的快樂假期,讓假期回歸假期本質,讓孩子在假期不僅僅是老師的學生、父母的孩子,更成為全面發展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