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值得記憶的東西不少,有些亮閃閃,像是天邊的星星。于我,和手拉車打交道的那些日子,就是最亮的一顆。
手拉車,在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的鄉(xiāng)下,可是個要緊的運貨工具,莊戶人家離不了它。那年月,東西金貴,家家手頭都不寬裕,一個村子也尋摸不出幾輛這樣的“寶貝”。誰家要是有一輛手拉車,挺體面的。
天蒙蒙亮,或是日頭快落山,村口的土路上,總能看到拉手拉車的影子。他們粗糙的手攥緊車把,弓著腰,身子往前傾,拉著滿滿一車貨,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慢慢地挪動。
車廂里裝的東西五花八門,青菜蘿卜、木柜陶缸、稻谷麥粒……什么都有。這些手拉車,吱吱呀呀地穿行在村子的角角落落,把大家連在一塊兒。有些人家,農(nóng)忙時跟著生產(chǎn)隊下地,農(nóng)閑了就靠著這手拉車搗鼓點副業(yè),硬是拉出了溫飽,拉出了些紅火的光景。
別看手拉車簡單,里頭藏著老輩人的巧思。木頭車廂,方方正正,結(jié)實得很。兩根拉桿,長短正合手,像伸出的胳膊。頂要緊的是那對膠皮轱轆,鋼圈套著厚厚的輪胎,在石子路上滾過也不怕硌得慌。車軸芯子抹了油,轉(zhuǎn)起來輕快順溜,拉車的人省了不少力。
拉手拉車可是個力氣活,也考驗人的耐性和巧勁兒。爬坡時,腳底下得踩實了,腰彎得像張弓,一股氣憋住,不能松,汗珠子摔在土里,啪嗒響。下坡呢,眼睛得盯緊前頭,雙手死命拽住車把,身子使勁往后傾,腳底板擦著地皮走,生怕車子借著勁兒沖下去。遇上急轉(zhuǎn)彎,老把式們就顯出本事來了,眼神準(zhǔn),手頭活,車子在窄道里也能順順當(dāng)當(dāng)?shù)剡^去。他們常念叨:“拉車要會借力,跟船工順著水勢走一個理兒!边@話說得實在。
記得我15歲那年暑假,姐夫要去外地收席草。我怕他一個人拉車太累,就跟著去搭把手。姐夫把收來的席草捆好,一層層碼在車上。他在前頭弓著背拉,我在后頭踮著腳推,臉皮繃得發(fā)亮。車輪子轉(zhuǎn)一圈,就聽見自己呼哧呼哧地喘氣,衣裳慢慢讓汗水洇透了。可聽著路邊歇腳的老人夸一句“這娃懂事”,心里頭又甜絲絲的。
后來,我參加了工作,單位安排我住集體宿舍。搬家時,我借了一輛手拉車回老家拉家具。那天,鄉(xiāng)間刮著熱風(fēng),路又顛簸。我在前頭拉,妻子在后頭推,車輪碾過碎石,吱呀吱呀響,像在痛苦地哼哼。最險的是爬一道黃土坡,我彎得活像只蝦,手心都勒出了紅印子。好不容易翻過坡,眼前直冒金星,骨頭架子都要散了。兩個小時后,總算看見了宿舍樓,衣裳都能擰出水來,但是我們相視一笑,比喝了蜜還甜。
如今,偶爾瞥見墻角倚著輛舊手拉車,車把上掛半截草繩,心里頭就會悠悠地晃一下。這些老物件,不言不語,卻藏著好些車輪滾滾的故事。那吱呀吱呀的響聲,好像還在耳邊轉(zhuǎn)悠,推著人,往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