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單季晚稻插秧的黃金時節,我市農戶搶抓雨水充沛、氣溫適宜的有利天時,在廣袤的田野上展開繁忙的插秧作業,田間地頭一派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
近日,在永豐斯敏家庭農場,記者看到,機械化插秧作業正高效推進。伴隨著插秧機的轟鳴聲,一株株嫩綠的秧苗被整齊有序地栽入水田。短時間內,七八分田地便已鋪滿新綠。據了解,一臺插秧機每天可栽插秧苗近40畝,作業效率較人工高數十倍,極大地縮短了農時。種植大戶郭斯敏介紹,該農場今年計劃種植1000多畝甬優系列單季晚稻,目前插秧工作已全面啟動,預計15天內可完成全部栽插任務。“雖然現在正值梅雨季,但對機械化插秧影響不大。只要抓住時機,做好田間管理,豐收就有希望!”郭斯敏信心滿滿地說。
插秧質量直接關系到糧食收成。梅雨季的持續強降雨可能對新插種的水稻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為確保糧食豐產豐收,市農業農村局積極行動,組織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指導農戶做好雨后田間管理工作。
“入梅后降雨量增大,晚稻插秧時田間水位一定要嚴格控制,淹水時間過長極易導致秧苗死亡。”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湯學軍提醒廣大農戶,“梅雨季高溫高濕的環境易引發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農戶需采用物理防治(如安裝殺蟲燈)、生物防治(釋放天敵昆蟲)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手段,密切關注病蟲害發生動態,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同時,要及時追施返青肥和分蘗肥,促進秧苗生長,增強植株抗性。”
據悉,今年我市單季晚稻種植面積約11萬畝。目前,插秧工作正緊張有序推進。專家表示,農業部門將持續關注天氣變化和農作物生長情況,通過發布災害預警信息、開展技術培訓、組織專家現場指導等方式,為晚稻生產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全力筑牢糧食安全防線,確保全年糧食穩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