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国内精品影视,午夜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射,国产精品亚洲a∨影院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国产88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亚洲精品久久久刺激,国产久久精品视频

萬年歷
您當前的位置 : 臨海新聞網 >> 生活 >> 健康
字號:    [打印]

警惕“無聲殺手”,科學防治高血壓

作者:市一醫院心血管內科 張云燕  來源:臨海新聞網  時間:2025年05月23日

  近年來,高血壓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了高血壓患者的行列。這個被稱為“無聲殺手”的疾病,正悄然威脅著我們的健康。

  什么是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持續偏高。根據最新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三次不同日測量血壓,若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家庭自測的標準則更為嚴格,收縮壓≥135mmHg或舒張壓≥85mmHg即需警惕。

  目前我國的高血壓患病率確實很高。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達到27.9%,相當于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更令人擔憂的是,知曉率只有51.6%,治療率45.8%,而控制率更是低至16.8%。預計到2025年,我國高血壓患者可能達到3億以上,全球高血壓患者預計將達到10.5億,且患病率仍在不斷攀升。

  為什么高血壓會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呢?

  高血壓在早期往往沒有任何癥狀,很多人是在體檢或出現并發癥時才發現的,但它卻在悄悄地損害著我們的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就像自來水管道,如果水壓長期過高,管道就會慢慢受損。我們的血管也是一樣,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動脈硬化、血管壁增厚,最終可能引發心肌梗死、腦出血、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后果。

  哪些因素會導致高血壓?

  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可以分為兩大類:不可改變的和可改變的。

  不可改變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年齡:確實隨著年齡增長,風險會增加。

  遺傳:如果父母有高血壓,子女患病風險會增高。

  性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高血壓。

  可改變的因素需要我們重點關注。

  高鹽飲食:每天鹽攝入量超過5克(約一啤酒瓶蓋的量)。

  超重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

  缺乏運動:長期久坐不動。

  過量飲酒:每天白酒超過1兩,啤酒超過1瓶。

  長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

  吸煙:包括二手煙。

  如何正確測量血壓?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有電子血壓計,但大家反映在家測量的結果經常不一致。要獲得準確的血壓值,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合適的血壓計

  推薦使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不推薦腕式血壓計(誤差較大),每1至2年需要校準一次。

  2.正確的測量方法

  測量前30分鐘:不要吸煙、喝咖啡或進行劇烈運動。

  測量時:靜坐5分鐘,雙腳平放,不蹺二郎腿。

  袖帶位置:與心臟同高,松緊以能插入兩根手指為宜。

  每次測量2至3遍,間隔30秒至1分鐘,取平均值。

  如果首次測量后,兩次血壓讀數的差值超過10mmHg,建議測量第三次,并計算后兩次的平均值。

  3.測量時間

  建議早上起床后1小時內和晚上睡前各測一次,這兩個時間段能最好地反映血壓的基本狀態。

  連續測量7天,去掉第一天的數據,取后6天的平均值。

  也可以到醫院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能全面反映一天內的血壓變化。

  這里要特別提醒:家庭血壓≥135/85mmHg就達到高血壓標準了,比診室的140/90mmHg更嚴格。

  如何科學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的治療需要雙管齊下: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

  一、生活方式干預

  合理膳食:推薦DASH飲食(終止高血壓膳食療法)。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每天鹽不超過5克(約一啤酒瓶蓋的量)。少吃加工食品和外賣。

  控制體重:BMI控制在24以下。腰圍:男性不超過90厘米(約2尺7),女性不超過85厘米(約2尺5)。

  適量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可以分次進行,每次不少于10分鐘。

  戒煙限酒:最好完全戒煙。飲酒量:男性每天不超過25克酒精(約1兩白酒),女性減半。

  心理平衡:保證充足睡眠。學會減壓:冥想、深呼吸、培養興趣愛好。

  二、藥物治療

  用藥原則:小劑量開始。優先選擇長效制劑。必要時聯合用藥效果更好。

  常見誤區:不能憑感覺吃藥。血壓正常后不能擅自停藥。降壓藥不會產生依賴性。要定期復診調整用藥。

  服藥時間:一般建議早晨服用。如果夜間血壓高,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調整。

  高血壓防治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長期堅持。從今天起,關注血壓,守護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新聞:
 
 微信公眾號
  臨海新聞
  國內新聞
  國際新聞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平臺支持·臨海新聞網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刊登廣告 | 聯系方式 | 網站律師
臨海市新聞網絡中心主辦 | 浙新辦[2006]31號 |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330000800006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3120190050 | 浙ICP備06040867號
臨海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聯系方式:電話:0576-89366753 電子郵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