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国内精品影视,午夜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射,国产精品亚洲a∨影院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国产88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亚洲精品久久久刺激,国产久久精品视频

萬年歷
您當前的位置 : 臨海新聞網 >> 新聞 >> 臨海新聞
字號:    [打印]

彩繪撥浪鼓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

作者:金露妮 通訊員楊晨  來源:臨海新聞網  時間:2022年06月14日

  6月11日是我國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下午,市博物館聯合邵家渡枧橋董村舉辦撥浪鼓彩繪主題活動,帶領同學們感受傳承千年的邵家渡大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來歷嗎?從2006年起,我國將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設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盧樂群藝術館一樓,市博物館宣教老師告訴同學們關于“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相關知識與邵家渡大鼓的歷史。同學們認真聽講,學習到很多的有趣知識。

  老師授課結束后,給同學們分發撥浪鼓和彩筆。大家躍躍欲試,拿著畫筆在撥浪鼓上勾勒圖案線條,并小心翼翼地填涂顏色。家長孫奕說:“撥浪鼓是我們兒時的快樂,但現在的小朋友玩得少。今天,我帶孩子過來,想讓他多了解‘非遺’文化,能親手畫一畫,感受動手的樂趣,把我們小時候的這份快樂延續下去。”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提高人民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宋攀利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激發創作熱情。”

  據了解,邵家渡制鼓業始于唐,興于宋,清時達到鼎盛,至今有1000余年的發展歷史。枧橋董村是邵家渡制鼓中心,最盛時期該村近90%村民專業從事制鼓這一行業,幾乎是人人有技術,家家能制鼓。鼓內置一特殊工藝,放一彈簧,再置一銅鑼,擊打鼓面,鼓聲如風鈴,清亮悠長。時至今日,經過歷代制鼓藝人的探索和積累,邵家渡制鼓工藝不斷得到改進和創新,形成不同規格、不同品種的系列產品,無論在外觀上還是在音色上都獨具特色,國內很多著名寺廟、鼓樓、旅游勝地和文化場所都有邵家渡制作的大鼓。2007年6月,枧橋鼓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新聞:
 
 微信公眾號
  臨海新聞
  國內新聞
  國際新聞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平臺支持·臨海新聞網版權所有·保留所有權利 |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刊登廣告 | 聯系方式 | 網站律師
臨海市新聞網絡中心主辦 | 浙新辦[2006]31號 | 廣告經營許可證號:330000800006 | 浙ICP備06040867號 | 法律顧問:浙江全力律師事務所 李宏偉
臨海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聯系方式:電話:0576-89366753 電子郵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