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沿江鎮積極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鎮容鎮貌、城鎮秩序有了大提升,城鎮格局進一步優化。今年,沿江鎮將乘著美麗城鎮建設的東風,加強規劃引領,強化項目支撐,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確保順利通過美麗城鎮“基本達標鎮”的驗收,積極爭創美麗城鎮省級樣板鎮。發展藍圖已繪就,美麗蝶變正當時。
聚焦工業經濟提升
振興富民產業
“我們在10畝村留地上面建了廠房,這個廠房出租后,現在每年村集體創收將近300萬元,非常可觀。”在沿江鎮石牛村,該村黨支部書記蔣德昌指著不遠處的一幢工業建筑說。
工業經濟一直是沿江鎮的發展基石、立鎮根本。目前,該鎮初步形成了模塑、機械、物流、建材四大工業主導產業,卻也面臨著數量龐大但“低、小、散”的產業困境。如何最大化地發揮產業優勢,該鎮聚焦破題之道——以打造千億級產業平臺為目標,一手優化升級傳統產業,一手積極培育戰略性新型產業,大力實施“1151龍頭企業培育計劃”“上市企業倍增計劃”“園區企業集聚計劃”。
工業企業加速飛躍,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后勁持續增強。目前,沿江鎮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家,專精特新企業28家。置信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園區通過驗收,33家企業順利入駐;圓通速遞臺州區域總部基地項目動工建設,朵納衛浴、雙馬塑業等企業擴建工程有序推進……沿江鎮初步形成了集濱水生態休閑、智慧產業園區、產城融合發展于一體的,以綠色建材+現代物流為主導產業的沿靈江綠色建材產業帶,在此基礎上,該鎮還將奮力打造數字經濟先行區、綠色智造樣板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和沿江生態休閑區。
聚焦配套設施提升
共享樂民生活
走進沿江鎮新興村,鱗次櫛比的房屋、寬敞整潔的道路、花草爭艷的庭院、清波蕩漾的河道、古樸別致的長廊……一幅自然和諧的秀美鄉村畫卷映入眼簾。據了解,該村近年來依托區位優勢,強化空間規劃,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相繼建成文化禮堂、文化長廊、休閑涼亭、沿河綠道、黨建文化廣場、黨建展廳等,村莊環境不斷優化,集體經濟持續增長,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新興村的美麗蝶變是沿江鎮久久為功,持續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美麗城鎮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沿江鎮還將以“樂居鄉村多彩新興”為主題,立足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的優勢基礎,通過未來鄉村“十大場景”的創建,著力將新興村打造成為浙江省“樂居型”未來鄉村試點示范。同時,該鎮做好小區配套改造提升,對洋浦小區、南蔣新村一區等居民點的道路、地面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優化。做好小鎮客廳與鄰里中心建設,對水洋村老廠房進行改造利用,建設小鎮客廳,全方位展示沿江鎮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等;打造鄰里中心,使其具備醫療、養老、文化、商業、娛樂等功能。推動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在水洋村建設沿江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基礎照料、休閑娛樂的空間。
聚焦城鎮風貌提升
凸顯親民人文
“這是南蔣大會堂,我們現在對它進行重新修繕。那邊的老房子原來是一座學校,我們打算對它進行改造利用……”一說起對傳統村落南蔣村的保護發展項目,沿江鎮城建辦主任何昌軍顯得興致勃勃。南蔣村位于沿江鎮西部,村落歷史可追溯至民國時期,當地的建筑風格和歷史文化極具地方特色,是沿江鎮予以重點修繕利用的保護性建筑。此外,沿江鎮還將逐步系統性修繕利用陳國藩大院,提升下百巖二徐書院與水洋村古戲臺,建好用好這些能夠展示沿江特色文化的重要載體與平臺。
城鎮風貌體現城鎮品位。沿江鎮堅持“山水環抱、一屏兩橫三縱、一心多點”的總體格局,以馬頭山公園和水洋互通橋下空間城鎮公園為生態核心和公共游憩空間,以村級休閑活動廣場、小公園等為主,打造多個生態空間,注重山水資源的保護修復,構建城鎮生態景觀格局。完成馬頭山至水洋生態綠道的節點改造提升、馬頭山北入鎮口景觀公園建設。努力挖掘本地特色亮點,結合特色路線開展標志標識設計,進行特色文化展示,營造美麗城鎮建設氛圍,進一步推進美麗城鎮“人文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