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決策。20年來,“千萬工程”在浙江經歷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示范引領、“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3個大的階段,已經有了切實的成效。如今我們更要總結“千萬工程”的經驗,把握三對關系,把它轉化為推動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動能”。
把握好普適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找出共性也強調個性。在118天跑遍11個地市后充分掌握村情民意的習近平總書記在03年6月提出“千萬工程”,其中根據浙江各縣實際情況的不同劃分了“示范村”和“整治村”,也對它們提出不同的建設要求。但當時浙江各村面臨的通病是追求經濟“價值”而忽略生態“顏值”,短期內可能只是門前屋后無處落腳的窘態,但長此以往用生態資源換農戶收入的路注定無法持續,于是千萬工程實施之初就從清理庭院垃圾等小事做起,逐步擴展到“臟、亂、差、散”治理,這種從花錢少、見效快、利民生的小切口出發,用實在的整治效果贏得群眾的信任支持。
把握好短期與長期的關系,奮斗路上傳好接力棒。“千萬工程”不是一時一地的短跑沖刺,而是真抓實干、久久為功的接續奮斗。20年來浙江的領導干部從省委到鄉鎮換了一屆又一屆,但是從沒停下深入實施“千萬工程”的腳步,在“一張藍圖繪到底,鞏固成果再加力”的背后是我們牢牢樹立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績觀。各項工程的實施建設里,我們既有“污水零直排”“廁所革命”這類需要立即出成果改善農民生活的工作,也有“先鋒工程”“紅色根脈強基工程”這類需要長期努力來提升農村工作向心力的工作。在短期內我們要有“示范村”建成來吹響鄉村振興的“沖鋒號”,“后進村”整轉整頓來提振鄉村面貌精氣神,長期中我們更要不圖一己之利地握好手中一棒,畫好當下一筆。
把握好有形和無形的關系,政府和市場要緊密結合。習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強調“無論是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還是改善生態環境,都必須以農村現代產業為基礎”。20年來我們打好美村富村組合拳,打造共富工坊6226家、培育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383家、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9491家、農創客超4.7萬名,通過市場化經營讓農村特色產業主動參與到市場中實現“建成”到“建好”的發展,讓共富工坊、強村公司們真正通過市場“活起來”,政府與市場的緊密結合也交出了浙江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5431元提高到2022年37565元的答卷。
“發展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只有以趕考的心態,不斷從過去中總結經驗,才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借助“千萬工程”中詮釋的為民情懷、所釋放的創造動能,真正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