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是收獲滿滿啊。愁了4年的欠款終于有著落了;被牽了個紅線,有望脫單;還收到一份精心準備的‘舒心禮’。真的太開心了!謝謝!”
日前,經(jīng)過市社會治理中心調解員許宏瑛的溫情調解,當事人周某怒氣沖沖地來,滿臉笑容地回。
雙方當事人周某和許某原本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4年前,許某陸續(xù)在周某店里購買了大米,但是3萬余元的貨款遲遲未結算清。多年來,周某催要無果,直至許某拒接電話。無奈之下,周某來到市社會治理中心尋求幫助。
中心調解員許宏瑛在接到申請后,第一時間撥通雙方的電話了解情況。但是,雙方都充滿了怒氣和不滿,并且各執(zhí)一詞,線上調解一度無法開展。
隨后,許宏瑛將雙方召集到中心進行面對面調解。在調解過程中,許某承認拖欠周某的貨款,但表示之前已經(jīng)陸續(xù)支付過部分,只是,轉賬記錄因時間太早、手機更換等原因找不到,欠款的具體數(shù)額也已記不清。
見狀,許宏瑛對癥下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做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調解后,雙方達成一致,握手言和。
之后,兩人的話風就變了。“最近在忙什么啊?”“你對象在做什么工作?”……在得知周某目前還是單身后,許某竟開始牽起了紅線,直言自己有個朋友跟周某非常適合,還當場讓他們互加了微信。
兩人離開前,調解員許宏瑛送上中心準備的小禮品,還遞上親筆簽名的“舒心信”,高興地說:“好事成雙,送你們每人一份‘舒心禮’,希望你們的生活工作都能舒心!”
看到裝有紙巾、圍裙的“舒心禮”,再細讀了溫情滿滿的“舒心信”,當事人雙方都表示,禮輕情意重,未來的日子里會多一分寬容,少一分計較。
“妥善化解糾紛是我們中心工作的職能之一,讓群眾真正放下心結,冰釋前嫌也是我們調解工作一直以來的初心。有時候一些案件雖然調解成功了,但當事人心里可能暫時仍有疙瘩,贈送‘舒心禮’也是想表達中心對他們的人文關懷,更好地促進案結事了人和。”市社會治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據(jù)了解,今年4月開始,市社會治理中心開展“溫暖矛調”行動,對調解成功案件的雙方當事人贈送“舒心禮”,對無抗拒意愿的雙方拍攝“舒心照”。行動開展以來,中心已成功調解案件600余件,發(fā)放“舒心禮”近千份,得到群眾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