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位于古城街道的白塔小區里是一片暖意融融的景象:從里到外粉刷后的樓體煥然一新,新劃的停車位上機動車有序停放,分類垃圾桶擺放在顯眼位置,居民三三兩兩聚在小區的公共座椅上閑聊……住房是民生之要,改造老舊小區事關百姓福祉。我市連續3年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民生工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這幾天,經常步行上班、路過白塔小區門口的市民張望,都會停下來欣賞小區里月季樹新抽出的嫩芽,那一片光禿禿的空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機盎然的花草樹木,“不僅如此,原先這一片地上總是坑洼不平,現在又重新鋪上了平展的瀝青,還裝了漂亮的路燈,從這路過心情都變好了。我們臨海真得越變越美了。”
“我們現在的生活可安逸了,每天下樓看到漂亮的小區,心情就特別好,尤其是這個下水道、垃圾的問題,以前我們整天都為路面坑坑洼洼、鄰居亂倒垃圾、亂停車的事兒發愁。”在白塔小區居住將近20年的周堯明高興地說道,“你看看我們這兒,現在多好!我們現在可不就是住在‘文明城’里的‘文明人’嘛!”
記者在小區的西側看到,一座嶄新的環衛溫暖驛站正矗立著。原來,市住建局利用小區里的閑置房屋,將它改造成環衛工人的辦公與休閑場所。“我們工作結束了就可以在里面喝點水、吃點東西,真是方便多了。”環衛工人楊阿姨滿意地說道。
白塔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由于地處臨海老城區的繁華地段,周邊房屋密集,道路狹窄,停車難、行車亂、出行堵等問題十分突出,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不便。2021年,白塔小區被列入改造項目,開始了“變臉換膚”。改造過程中,各相關單位始終將民心放在首位。
在老舊小區改造前,我市有關部門就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改什么、怎么改”由小區居民說了算。從去年年初開始,市住建局會同各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和設計單位,實地踏勘測量每個小區,征求每棟樓的居民意見。他們根據居民意愿和因地制宜原則,為每個小區制定不同的改造方案。優先解決影響居民基本生活的水、電、氣、路及消防等安全隱患問題,著力解決“蜘蛛網”、空中飛線等改造難題,將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集中到改造方案中。
和白塔小區一樣,江韜公寓建于上世紀90年代,改造前小區內亂停車現象普遍、路燈破損嚴重、窨井大部分堵塞……這些老舊小區的“老毛病”讓居民苦不堪言。工作人員歷經1個多月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將整改方案落到實處。半年后,江韜公寓脫胎換骨,三線入地、雨污分流、新增停車位50多個……這些,都是江韜公寓實實在在的改變,也是老舊小區美麗變遷的一個縮影。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民生工程,又是發展工程;既能拉動有效投資,又能促進消費。為更好改善老舊小區居住環境,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形象,2019年以來,我市以改善民生為核心,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從此,一個個老舊小區喜脫“舊衣”,舊址“新”家風景無限。
截至2021年,我市投入約7000萬元,累計完成巾山小區(中片區)、望洋新村、云海花園一期、府東小區、怡景花園、嘉和院、高橋南區、商業街小區、銀山花園、白塔四區、江韜公寓和東升公寓等12個老舊小區改造,共惠及住戶5105戶。
“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小區配套和基礎設施,優化美化小區環境,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我們今年將繼續推進6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力爭讓居民們住得舒心、安心。”市城市建設事務中心主任盧躍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