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0日,當市委書記梅式苗代表我市在北京捧回了“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古城大地一片歡騰,對之,我們渴望已久!為之,我們奮斗多年!這塊金字招牌不僅讓城市形象熠熠生輝,也讓全體市民的幸福感、自豪感節節攀升,“我們是全國文明城市”成了許多市民向外地朋友介紹家鄉的標配“解說詞”。
但是,“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并非永久生效的,中央文明辦對之實行的是動態管理,每年會組織復審暗訪測評,并根據復審暗訪測評的結果及負面清單的情況、成績等,決定暫停、取消或保留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也就是說,即使是“煮熟的鴨子”,也可能會飛走。這就意味著,摘“牌”的過程千辛萬苦,保“牌”的征途同樣任重道遠,只有勤于擦拭、精于呵護,才能讓這塊金字招牌長久地握在手里、持續地迸射光芒。
要把“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就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文明創建的長效機制。要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樣板市為目標,以更高標準、更高質量、更高水平抓好城市建設的“硬基建”,執好城市精細管理的“繡花針”,不斷提升新時代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鍍亮城市文明底色。各級各部門必須深刻認清“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對于臨海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真正統一認識,進一步壓實責任、狠抓落實,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強化突出問題整改,務必做到無死角、零遺漏、全覆蓋,確保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今年的復審測評,并為今后的文明創建打下更為扎實的基礎。
要把“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就要進一步培育和厚植文明意識。自古以來,素有“小鄒魯”之稱的臨海本就是一塊文明的沃土,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文明意識更深地融入城市血脈、群眾心田,但是,不文明現象依然在各個角落存在。我們要提升宣傳層次,讓文明理念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開展陋習整治,用剛性約束來促進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品質的提升;要廣泛組織開展各類文明建設志愿服務活動,結對共建、責任捆綁,讓“紅馬甲”活躍在臨海的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只有在每個市民心中厚植文明意識,才能讓城市文明之花常開不敗、春色滿園。
對于以“活力品質幸福”為城市注腳的臨海來說,“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何其珍貴!我們決不能讓它蒙塵,更不能讓它丟失!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視起來、切實行動起來,把“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為高水平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提供更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更豐潤的道德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