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車輛不停地進進出出,伴隨著機械作業的陣陣轟鳴聲,工人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日前,在古城街道東湖村辦公樓旁,正在建設的崇和大廈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作為東湖村黨委副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的應世龍,去現場查看施工情況、詢問項目進度則成了他每天的常規任務。從一開始的廢舊東湖停車場,(下轉第2版) (緊接第1版)到現在拔地而起、即將完工的高層大廈,這個項目凝聚了他近兩年的心血。
“我們村的這個地塊原先是東湖停車場,村民利用這處閑置地塊進行出租,在回收地塊新建崇和大廈時,由于涉及到村民的既得利益,我們遇到了很大阻力。”應世龍說。
為了讓項目順利開工,應世龍與村干部們一起,專門組建了攻堅團隊,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白天村民上班不在家,他就換成晚上去;一周5天的工作時間不夠,他就主動犧牲周末的休息時間。終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短短的3個月,便完成了該地塊的回收,斥資1.26億元建造的崇和大廈也預計于今年7月結頂。在項目結頂之后,村里也將同步進行招商引資,推動東湖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除此之外,在應世龍任職期間,該村還完成了原絲織三廠和羊毛衫廠地塊的回收、安置房的土地性質置換、啟動了浙江水泵總廠地塊項目和仙人居項目等,為東湖村的發展藍圖繪上了重要的一筆。
十年如一日為村莊謀發展、為基層群眾傳心聲,“這些都是我作為人大代表和主任應該做的,我們就要把群眾最關心的、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反映上去,努力提高市民和村民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一番樸實的話語也道出了應世龍作為市人大代表的履職心聲。
作為市人大代表,今年是應世龍履職的第5年。在此期間,為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更好地聽取民意,他經常深入一線,實地走訪社區和各個村莊,征求群眾對政策、措施和村組工作的意見、建議,對于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作為古城街道人大代表東湖聯絡站的站長,他積極開展人大代表接訪工作,聽取選民的意見和建議。此外,他還積極參與到全市的食品安全、“五水共治”、重點項目、信訪積案化解、“創城保牌”等各項工作中,一點一滴詮釋著一名基層人大代表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
“每個月的8日,都是我們人大代表固定的活動日,我們有時會在聯絡站里邊翻閱資料邊商量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難題,討論民情有什么反映;有時也會一起去巡河,觀察水質有無變化,還會組織代表前往遠洲路的食品街實地考察。”應世龍說。
在做好履職工作的同時,應世龍也不忘認真學習新的業務知識,通過到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調研,在學習強國APP線上學習等方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工作能力,用知識來不斷武裝、充實自己。
今年,應世龍打算提交4份議案,內容涉及社會綜合治理、交通、政策延續性等事關民生福祉的問題。“最近,我抽空也會去本村和周邊調查,作為人大代表,我們要做的就是為民發聲。”應世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