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朱支國時,高高瘦瘦的他正在接待一位來訪群眾,只見他認真又耐心地傾聽,時不時地做記錄。
63歲的朱支國在白水洋鎮上官村當了17年的村委會主任,退休后仍發揮余熱,一口答應了白水洋鎮政府的返聘邀請,從去年開始在鎮里當起了一名信訪代跑員。
朱支國的這份工作很繁雜,大到土地、山林等復雜糾紛,小到夫妻不和、鄰居吵架等細小瑣事,村民們都會來找他。來信訪的群眾大多帶著情緒,態度不好,朱支國接待時也不生氣,先給端杯茶、遞根煙,等對方情緒緩和一些,才開始做工作。
當了20多年的村干部,朱支國因為人緣好、又熱心,在當地有著一定的威望,大家有矛盾、有困難,首先想到的調解人就是他。正因如此,朱支國平日里沒有工作日和休息日之分,只要群眾有訴求來喊他,即使是周末他也沒二話,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于村民的合理訴求,他認真了解核實后,積極與相關職能部門對接,力爭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努力讓群眾在當地就可解決信訪訴求。對于一些信訪積案,比較棘手,不是三言兩語甚至幾天就能解決的,他也有自己的辦法。近一年來,朱支國和同事們一起化解處理各類矛盾糾紛、涉信訪案件百余件。
作為信訪代跑員,朱支國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同時,作為一名已連任四屆的市人大代表,他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為人民要擔當”的諾言,多年來積極傾聽基層群眾的訴求,感知百姓冷暖,就廣大農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先后在美麗鄉村建設、農民住房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議。
“群眾通過信訪渠道提出訴求,也寄托著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期望。老百姓選我當代表,是信任我,讓我為他們反映心聲,我當然不能辜負他們!敝熘f,今年“兩會”,除了結合自己工作實際,在全市信訪工作處理方面提出建議外,他還準備將農村老百姓的農醫保繳費問題作為議案提交。
“農醫保繳費金額逐年增加,這對于農村收入不高的群眾來說,費用有些高,繳納存在著一定困難,大家的呼聲反響比較大,希望政府考慮農村這部分弱勢群體,幫助解決這個難點問題!敝熘f,此外,受此次疫情影響,白水洋很多老百姓對今年楊梅、桃子的銷路有點擔心,他也將把老百姓這個焦慮擔憂的問題帶到“兩會”,希望政府重視,通過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等舉措,增加農副產品產業鏈,突破銷售“瓶頸”。